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 Trouble 2

上網搵資料見到blog友JJ呢篇文章, 引用過來同大家一齊分享, thanks JJ!

(source from: http://blog.yahoo.com/_ZGQJHY3EQ4YZC2AMP4YDO5DCFE/articles/267913)

*******************************************************************************************


Trouble Two


孩子差不多兩歲,便踏入了他們的第一個反抗期,外國人口中的Trouble Two、Terrible Two就正好說了這個時間,孩子的行為是多麼的令人傷腦筋。


 


為何會有trouble two(2歲反抗期)?







2歲的孩子開始喜歡對爸爸媽媽說“不”。他會故意做一些大人禁止他做的事情,違抗大人的要求,總是想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經常幹出一些別出心裁的事。伴隨著行為的反抗和異常,孩子的情緒也愛走極端。一會兒高高興興,活潑可愛,一會兒暴躁不安,亂發脾氣。這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表現出的“反抗性”。


孩子的“反抗性”事實上是想鬧獨立。2歲孩子正在從嬰兒期向兒童期過渡,身心急速地發展。他逐漸發現自己已經能自如地走來走去,靠自己的雙腳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也用不著依靠大人的力量把他抱到哪兒去。而且,他還發現自己能用說話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些能力的誕生和增長,使孩子迅速地樹立了自信。他盼望快快長大,而且急於向別人表現“我能行,我長大了”。這個時候,孩子不再把自己成是大人的附屬物,他會認為自己看是獨立於爸爸媽媽的個體,而且把爸爸媽媽兩個人也看作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發現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於是,孩子決定宣佈獨立,拒絕別人提供的幫助,即使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他也會對大人的幫助不屑一面。
 


孩子一旦露出了獨立的苗頭,有了自己的意願,那麼他的願望很可能就和大人的不同。因此,在家長看來,他就是在作對。但孩子內心中仍然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援,需要父母的鼓勵——告訴他“你做得很棒”,他才能真正地充滿自信,並有了成功的喜悅。



 


Trouble Two 未必一定出現


一聽到Trouble Two,媽媽們可能很擔心,不知如何面對。但原來並不是每個小朋友到了兩歲也必然出然那些反抗的行為的。


寶寶的第一個反抗期,通常在2歲左右會出現,但是1.5歲~3歲之間皆有可能出現。


為什麼會有反抗期呢?每一個寶寶都具有與生俱來的獨特性格,在踏入反抗期時,其個性的鮮明度將會更為突出。原本很容易相處、不固執的寶寶會因為他的堅持或情緒無法獲得化解而使得反抗期表現更為明顯,時間也會比較長。


雖然每位寶寶都會遇到情緒發展的階段,但並不是每位寶寶都會出現反抗期的表現,某些情緒掌控能力較佳的寶寶就不容易被察覺他的反抗期。


家長要留意,寶寶在反抗期時的心態、反應轉變,都會讓他們更深刻的感受自我存在,也能學習「不」字的用法,同時也瞭解「拒絕」的權力,他們便能夠對於自我權力有好的感覺並定下信心的基礎,反之,若他們在學習的過程受挫,可能就會對自我的感覺不佳,造成往後較為自卑、不願表達的性格。


 


Trouble Two反抗期寶寶的特徵


到了第一個反抗期,孩子想自己來做事情的願望變得強烈起來,無論是吃飯還是穿衣都想要自己一個人來完成,常常拒絕媽媽的幫助,動不動就說:「不」。


 處於反抗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特徵:


1.喜歡獨立完成某件事情。


2.開始設立自我規則。


3.固執。


4.較難受約束。


5.與他人爭吵次數增加。


6.坐不住(心情浮躁)。


7.(嚴重時)出現具有破壞性與攻擊行為,例如會去拍打他人、搶奪物品等。


 


反抗期也有其意義


處於反抗期的寶寶,必定讓媽媽大傷腦筋,他們的行為亦不甚討喜,但這些行為、情緒的背後都代表這是寶寶發展獨立意識的信號,因此他們會喜歡依照自己的喜好、意志行事。此外,寶寶也將因為他們的整體官能接觸了許多種物品、環境、他人的情緒…等。而更有能力去接觸各類事物,使得他們學習的速度更快也更為成熟。


面對處於反抗期的孩子,媽媽要明白孩子的這種表現正體現了孩子想自己獨立行事的意欲。因此,在這種時候不要訓斥他,而是要好好地保護孩子的熱情。


想向媽媽撒嬌,或者是自己想做又做不好的時候,孩子會過來向媽媽求教。這時可以稍微幫他一下,然後說“下面的就自己試試看吧”,引導著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了之後,再表揚他一下:“瞧,自己一個人會做了吧。”這樣一來,孩子的熱情會更加高漲起來。


小心面對


爸爸媽媽亦要留意,如果在反抗期內,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因此,父母必須區別清楚: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還是出自任性的欲望。


當孩子吵著想要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時,這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只需放手讓他做就行了;而對於「想要買玩具」、「還想要吃糖果」這樣的物質要求,就必須加以限制了。若是無止境地滿足這種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了。


 


和Trouble Two說話小貼士


由於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此外,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辭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因此,父母面對兩歲的孩子時,可試試以下的溝通方法,讓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把命令變為詢問


把命令變為詢問,不但可使孩子易於接受,同時亦可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例如說:「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減少說「No」


請大家不要誤會成不能說"No"。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被告知那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對他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瞭解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舉例來說,孩子拿積木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打屁股。」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的摸,像這樣(示範一下)。媽媽知道,你會輕輕的摸。來,試試看。」帶孩子做幾次,誇他一下,然後,進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如塑膠桶子或餅乾盒子。告訴孩子﹕「這個盒子你可以敲。」孩子可能會再犯,重覆示範。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輕輕的摸。你會輕輕的摸的!」一般而言,對小小孩行為的引導,提供他們可以被接受的情境,教他們可以被接受的行為,遠比對他們一謂的說"No"大的多,對幼兒的影響也會更正向些。


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


提供選擇,正好滿足這個需求。舉個例子,孩子亂摔玩具。可以對孩子說﹕「玩具這樣摔會壞掉。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摔玩具,好好的玩它;另一個是繼續摔,但是媽媽就把它收起來,不讓你玩。」孩子如果繼續亂摔,就把玩具收起來。他若大哭,就讓他哭,然後告訴他﹕「媽媽有給你選擇的機會,你選擇亂摔,我只好收起來啊。」如此幾次之後,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會好好的考慮,衡量輕重的。


教孩子解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產生危險時,父母應該立即制止他的危險行為,而且需於制止孩子的行為之後,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瞭解自己行為的後果。例如: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裏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要求就要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因此,與共其要孩子把玩具讓給其他孩子,爸爸媽媽可鼓勵他們和其他孩子交換。


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


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這樣,慢慢地孩子就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鬧、反抗。


 


和Trouble Two反抗的兩歲相處方法


面對逐漸進入「反抗的兩歲」,很多父母都是忙於應付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發飆問題,或是不能適應乖乖兒一改常態的變成不聽話的小壞蛋,自己的情緒也大受影響。
 


運用一些符合這年齡孩子的發展特性的相處技巧,以及用「隱惡揚善」原則,來作為幼兒行為矯正的基本概念,相信就能幫助您與您的兩歲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段困難的時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